养生酒简史·唐:当养生酒成为“早C晚A”

诗与酒,属于唐代的潮流生活方式

贞观十四年(640),意气风发的大唐帝国向西拓展着自己的势力版图,大将侯君集击败高昌,并在邻近的交河城内置安西都护府。这场胜利开启了唐王朝对西域的实际控制,也极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文化、物产的交流。

在通过高昌影响中原的物产中,不得不提到葡萄。其实,早在西汉张骞凿空西域时,葡萄已经传入中国——甚至在更早的秦咸阳宫壁画中,已经出现葡萄的图案。但在唐代恢复对西域的控制后,人们又重新发现了这种水果的价值:更为名贵的马奶葡萄被包裹在天山的冰雪中,沿着丝绸之路抵达长安,与之一同而来的葡萄酒,也受到热烈的追捧。

当时在位的唐太宗甚至亲自参与酿酒和推广,《太平御览》中记载“及破高昌,收马乳葡萄实,于苑中种之,并得其酒法。太宗自损益造酒……既颁赐群臣,京师始识其味。”

在中医理念中,葡萄被认为“味甘平,主筋骨湿痹,益气、倍力、强志……久服轻身,不老延年,可作酒。”唐朝医药学家孟诜就声称,葡萄有不少疗效,不仅可以“上益脏气,强志,疗肠间宿水,调中”,对孕妇而言,如果“子上冲心”,则以葡萄汁“细细饮之即止。其子便下,胎安好。”

以葡萄酿成的葡萄酒,自然也被认为有着较高的养生价值。太宗时期,唐朝尚处于扩张阶段,他喜爱在秋季置酒于飞阁中,“莫虑昆山暗,还共尽杯中”,便似乎和葡萄酒“耐饥强志”的功用达成了某种精神的冥契。此后,唐朝的社会生活日趋奢华,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出游九龙潭时,就是带着葡萄酒一边露营、一边喝酒。一代女皇所偏爱的是其调理、养颜的价值——“酒中浮竹叶,杯上写芙蓉”,亦是希望在杯酒之中可以青春永驻。

但唐朝在西域的经营,引起了中亚、南亚的震荡。高昌灭国的次年,天竺国派遣使臣来唐,在进贡的物品中有郁金香。这种名贵的花原产自波斯及印度西北一带,一直是古代商贸中重要的商品,可以用作染料或香水,罗马人曾用它来酿制甜酒。与异域之人多重视芬芳或色泽不同,中国人似乎更热衷于发现其养生价值。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在《撒马尔罕的金桃:唐朝的舶来品研究》一书中提到,唐代的郁金香香粉不仅作为香料,也被用作治疗内毒的药物。唐人以郁金香酿酒,不仅香气馥郁,更使酒有一种宝贵的琥珀色光芒。李白赞叹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”——和诗人王翰笔下的葡萄酒一样,在漫长的时光中,诗文与酒一起发酵,被酝酿得愈加醇厚悠长。

酒可以舒缓精神压力,亦能激发创作的灵感。 “饮酒以养性,草书以畅志”,“茶圣”陆羽,也认为饮酒与养性有关。诸多诗人、书家饮酒的场景往往颇为豪放,无论旧醅新酒,太白将进酒,义山花下醉,总能找到属于这个 时代的“超绝松弛感”。杜甫也写过一首《饮中八仙歌》,描写了贺知章、李琎、李适之、崔宗之、苏晋、李白、张旭、焦遂等人饮酒后的才情与风华,堪称一幅唐代著名文人的群像。

唐代社会经济繁荣,酿酒业蓬勃发展,不同民族、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,促使唐代成为一个包容、自信、开放的时代。人们在醺醺然的诗酒年华中畅想美好盛世,也在推杯换盏中寄寓各自的希望和心愿。

养生与温酒,唐代的健康观念

饮酒与养生的关联,还在于唐代保健酒与温酒的流行。

李唐皇室追尊老子为始祖,道家思想受到统治阶级的追捧,养生长寿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。道家所推崇的众多养生方法中,酒即是重要的方术之一。因此,这一时期的养生酒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长足的发展。

最值得一提的,是孙思邈的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这是一部涵盖了理法方药的医学巨著,堪称 “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”。有学者统计,在这部书中共记录了 4500 余首医疗方剂,而其中酒服方剂便多达 537 首,另外还有酒煮方剂、酒渍方剂、酒煎方剂、酒制药材等共计 300 余种,“酒疗”所占的比例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一。“酒为百药之长”并非虚名,在当时的医养领域,酒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

“酒疗”在唐代的广泛应用,也使酒的含义越来越多地用于指代那些与养生、治病有关的酒。诗人张籍有“药酒欲开期好客”,姚合有“茅斋从扫破,药酒遣生开”,所描述的都是以酒待客的场景。当时姚合的境遇还颇为困顿,“穷居稀出入,门户满尘埃”,即便如此,他也要为挚友端出养生酒,在这种待客习俗的背后,是养生酒作为一种对健康的祝愿,被唐人所广泛认可。

自汉代以来,春节饮屠苏酒,端午饮菖蒲酒,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依然延续,多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。但唐人也将这些节日习俗引入了日常生活。孙思邈的《千金翼方》中,就改进了菊花酒,在其中加入杜仲、茯苓、当归、石斛等多种药材,以针对“风寒虚冷,

腰背痛,食少羸瘦无色,嘘吸少气”等更具体的病症。孟诜的《食疗本草》,则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,其中提到,地黄、仙灵脾、通草、大兰、牛蒡、枸杞等“皆可和酿作酒,俱各有方”。孙思邈在论酒时,也点明酒的养生价值,“少饮,和血益气,壮身御寒,避邪延秽”,同时还提醒饮酒要适度,不可贪杯。

唐朝的酿酒技艺虽然已有不小的进步,但酒中仍难免含有一些有害物质。白居易的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”,就是因为酿造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微生物与杂质,使酒冒着绿色泡泡。因此,中唐以后,温酒成为新的流行趋势,也与人们的健康观念有关。白居易所谓“冻花开未得,冷酒酌难醒”,或是“残茶冷酒愁杀人”,既是对现实的述说,更是心境的写照。

另一方面,温酒有暖胃养生、活血驱寒的功效,本身也是酒疗的一种加工方式。《千金要方》中有 11例温酒服药、1 例热酒服药,《外台秘要》《经效产宝》中也不乏一些酒方特意注明温服,各类医书中常见的“暖”“煮”“煎”“沸”等加热方式,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。